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检测功能的便携式或台式分析设备,可快速测定水中的多项指标(如总氮、氨氮、COD、总磷等)。在污水总氮含量测定中,其应用主要体现在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满足现场或实验室快速分析需求等方面,尤其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日常监测、环境应急检测及污染源排查等场景。以下从原理、应用流程、优势及注意事项展开说明:
总氮(TN)是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 NO₃⁻、NO₂⁻、NH₄⁺、有机氮等)。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测定总氮通常基于碱性过硫酸钾氧化 - 紫外分光光度法,这是国家标准方法(HJ 636-2012《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简化与集成,核心原理如下:
消解过程:水样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钠),通过过硫酸钾氧化,将各种形态的氮转化为硝酸盐(NO₃⁻);
检测过程:利用硝酸盐在 220nm 波长下的紫外吸收特性,以及 275nm 波长下的干扰校正(有机物在此波长有吸收),通过公式计算总氮浓度:
总氮浓度(mg/L)= A₂₂₀ - 2A₂₇₅
(A₂₂₀为 220nm 处吸光度,A₂₇₅为 275nm 处吸光度)
多参数水质检测仪通过内置预制试剂、消解模块和分光光度检测单元,将上述步骤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
样品预处理
若水样浑浊,需先通过滤纸过滤去除悬浮物(避免干扰消解和吸光度测定);
若水样中总氮浓度过高(超过检测仪量程),需用无氨水稀释至合适浓度。
试剂添加与消解
取一定体积水样(通常为 5-10mL)加入专用消解管,加入预制的碱性过硫酸钾试剂;
将消解管放入检测仪配套的消解模块,按设定程序加热(通常 120-124℃,消解 30 分钟),完成氮的氧化转化。
冷却与比色测定
消解完成后,取出消解管冷却至室温,加入盐酸调节 pH 至中性;
将消解管放入检测仪的检测槽,仪器自动在 220nm 和 275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结合标准曲线计算总氮浓度。
数据记录与分析
仪器内置数据存储功能,可直接显示测定结果,部分型号支持数据导出(如 USB、蓝牙传输),便于后续统计与报告生成。
快速高效
传统实验室方法需手动配置试剂、控制消解条件,耗时较长(约 2-3 小时);多参数水质检测仪通过预制试剂和自动化消解、检测,可将单样测定时间缩短至 1-1.5 小时,且能同时处理多个样品,适合批量检测。
操作简便
无需专业人员进行复杂的试剂配制和仪器调试,步骤简化为 “取样 - 加试剂 - 消解 - 检测",基层操作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使用,尤其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如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排污口巡检)。
灵活性强
便携式多参数检测仪体积小、重量轻,可携带至野外或现场,满足应急监测需求(如突发水污染事件中总氮浓度的快速筛查);
台式仪器可固定于实验室,配合自动进样器实现高通量检测,适合日常常规监测。
精度满足需求
经校准后,检测误差通常可控制在 ±5% 以内,符合污水监测的精度要求(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总氮排放限值为 15mg/L(一级 A),仪器检测下限可达 0.05mg/L,完-全覆盖标准范围)。
试剂质量与保存
预制试剂需低温避光保存,避免过硫酸钾失效(影响氧化效率);若试剂出现浑浊或变质,需及时更换,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消解条件控制
消解温度和时间需严格符合标准(120-124℃,30 分钟),温度不足或时间过短会导致氮氧化不完-全,结果偏低;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试剂分解,干扰测定。
干扰因素排除
水样中高浓度的六价铬、三价铁等金属离子会干扰显色,需提前加入掩蔽剂(如硫代硫酸钠);
氯离子浓度过高(如超过 1.5g/L)会抑制过硫酸钾的氧化作用,需加入硫酸汞消除干扰。
定期校准与维护
每次检测前需用标准溶液(如 10mg/L、20mg/L 总氮标准液)校准仪器,确保标准曲线准确;
定期清洁检测槽的比色皿,避免污渍影响吸光度测定。
污水处理厂日常监测:对进水、出水的总氮浓度进行快速跟踪,确保达标排放;
环境监管部门巡检:对企业排污口、地表水(如河流、湖泊)的总氮含量进行现场抽查,及时发现超标问题;
科研与教学:用于实验室小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或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学工具。
综上,多参数水质检测仪通过集成化、自动化设计,在污水总氮测定中实现了 “快速、便捷、可靠" 的目标,是传统实验室方法的有效补充,尤其在现场检测和应急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需注意操作规范和干扰控制,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